2月2日晚,辽宁省沉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发布警情称,当天上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66岁的犯罪嫌疑人马某某持改装射钉枪打伤医生白某。 马某某当场被捕,受害医生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多位熟悉该院的人士告诉新京报,被袭击的医生是脾胃病科主任。 该医生目前情况严重,正在ICU抢救。 据了解,2月2日下午3点左右,被袭击医生所在的楼层已经清场。
令人痛心的是,距离上一次伤医事件已经过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1月11日,河南省新乡市长垣精神病医院一名年近60岁的精神科医生在看病时被患者连捅5刀,生命垂危。 (详见健康行业报道:《又一医生门诊被刺数刀,医护人员生命谁来保护?》)
医伤事件不仅伤害了医护人员自身,也严重损害了相关医护人员的职业信心。 一旦医护人员产生心理积怨和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医护人员的自信心、精神面貌和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社会管控解除以来,全国感染新冠人数大幅增加,各级医护人员大幅减少。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多家医院打破科室专业限制,医护人员纷纷病倒,展开饱和抢救。
目前,虽然最困难的时刻暂时过去了,但这场硬仗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 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仍在坚守岗位,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此时,恶性伤医事件却屡屡发生,着实令人愤慨。
更令人痛心的是,自COVID-19疫情爆发三年以来,医护人员的身心压力急剧增加。 然而,恶性伤医事件却屡屡发生。 据卫生部门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医疗伤害事故超过10起。
此外,据卫生部门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媒体报道了295起医疗伤害事件,362名医护人员受伤。 暴力伤医事件多发生在三级医院,占67.6%; 二级医院69例,占23.8%; 12例发生在一级医院,占4.1%。
医疗事故频发,医护人员的人身和生命安全该由谁来保障? 如何避免下一个悲剧再次发生?
如何为医务人员
撑起伞
对于日夜奔波的医护人员来说,安全感是他们的首要需求。
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马晓鹏表示,医院领导要为医护人员撑起一把伞,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他们有安全感。
医院制定《医务人员因工受伤处理程序》,在多处医伤易发场所增设摄像头,加强医院暴力多发科室安保,在诊室安装报警按钮,配合当地警方保持良好互动。
医院也招保安。 一些医院为了省钱,聘用年龄较大、薪酬较低的人员,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 一些医院的保安人员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不是医院招聘的。 “我们医院的保安员都是年轻力壮的,工资待遇要给得起。一是保安员的精神面貌也代表了医院的精神面貌;二是关键时刻,保安员能真正发挥在安全方面发挥作用。” 一位县长说。
北京航天总医院医生赵立中是2012年杀人事件的幸存者。多年来,他一直呼吁深入推进医改,依法处置肇事者,贯彻执行对医院暴力零容忍。
“医院的保安没有执法权,警察来了以后,谁也不敢闹事。” 他曾对卫生界人士说,警察进了医院,设立了警务室后,医闹的次数减少了很多。 近年来,医院安全秩序法制建设力度明显加强,各项措施不断完善。
他受益的是公安部、国家卫健委两次向全国推广的“北京经验”。 2021年7月,《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实施一年后,执法检查组进行回访。 医护人员按下一键报警按钮后,医院安保人员和警务室民警赶到现场。 需要 50 秒。
管理医院安全
列入院领导晋升考核
十五年前,中国医师协会医疗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医学律师李慧娟是反对设立安全检查的一批人之一。 当时她认为,设置安检反映了医患关系极度不和谐。 “如果所有医院不能形成一套统一的安检,会不会激怒一些不讲道理的人?”
但后来,她因医生受伤流血不得不接受这种做法。 医患关系太差了,再疏通也来不及了,她只好先堵住,再慢慢改善。
“医院安全是疏和堵的关系,现在强调堵。” 李慧娟相信。
李慧娟经常去各个医院讲学。 她发现,一些管理者缺乏预防意识。 她曾询问多家医院院长,医院是否采购了防护用品,得到的答复大多是拒绝。
“他们认为,一是没钱,二是有钱也买不到。我买了,就好像我们有恶土似的,就像我没把医院管好一样。” “ 李慧娟说。
以往,医护人员随时有受害的风险,医院却不用追究,造成医护人员与医院的矛盾。 在医院内部管理方面,医务人员更倾向于设置安全检查,但医院管理者出于人力、物力成本、管理困难等方面的考虑,可能会更加保守。
李慧娟说:“医护人员和领导的想法不一样,所以一直有声音说要把医院安全管理纳入管理者的晋升考核。”
2021年9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医院保安员人数不低于值班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床位一名保安员,或日均门诊量的3‰;
日均门诊量5000人以上或床位1000张以上的大医院,要在主要出入口实施安检;
门卫室、科室、医院重点要害部位应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
医院主要负责人是医院安全秩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创建医院黑名单
除了安检、安全、报警装置等措施外,卫生界提出以下建议:
医生在门诊或单独在办公室值班时,一定要面向办公室或值班室的门,而不是正对着门,这样一旦凶手闯入,至少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避免毫无戒心的情况。 , 被行凶者从背后捅了一刀。
加强医生沟通技巧培训。 有些患者天生性格内向,脾气暴躁。 作为医生,尽量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水平,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以免激怒患者,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医院要建立黑名单,建立医疗伤害肇事者个人电子档案,并在全国联网。 此类患者进入任何一家医院,被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后,都会有医院指定的安保人员陪同。 让国家征信系统把行凶者当成不诚实的人对待,让犯罪分子不敢在心理上轻易伤害医生。
另外,就精神科而言,建议严格凭门禁卡进出。 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接诊医护人员感知到危险,可以选择“停止诊疗”,暂时离开现场,由医院负责医患关系的行政人员介入解决纠纷,或者由安保人员介入以消除危险。
网上也有卖一些防刺白大衣或者防身用品,医院最好每个办公室都配备。 毕竟,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是保障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的前提。
当然,如果医院无法配备一些廉价的防御装备,医护人员也可以自费购买。 毕竟,他们也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这种方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旦发生医疗伤害事件,执法部门要第一时间查处肇事者,严肃处理。 该判该判,不会手软。 各级医院领导不能把大事化为小事,更不能以花钱与人和的态度处理问题。
当然,以上措施都不能完全杜绝医疗伤害的发生,但尽量减少也有好处。
暴力预防
医院应该怎么办?
健康产业策划制作的《预防医疗场所暴力》一书的作者保罗·林斯利认为,在物理环境方面,医院应该提供相应的保护和措施。
首先,应控制和监督进入医疗保健大楼的通道急诊科医生医闹家属,并尽可能设置单一出入口。
候车室应尽可能保持舒适,以免引起服务员的困惑、焦虑或愤怒。 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吸烟区,并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专用房间。
接待台、护士站等服务点应设置围栏,防止患者骚扰医务人员、向内投掷物品或直接进入服务点。
空间不足或布局不佳会在用户之间造成紧张,增加医疗机构中暴力和虐待的风险。 医疗机构设施的设计应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不拥挤。
门诊室在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不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同时,要保证私密性。 急诊科要求对情绪激动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隔离,以保护患者、家属、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
用于会诊或服务的房间应设计成两个出口,办公设施应合理布置,防止医务人员被困。 门应装有坚固的玻璃或塑料面板,同事可以通过这些面板监视内部(这些隔板可以磨砂以提供一定程度的隐私)。
患者还需要限制进入诊室、治疗室和医务人员的其他工作区域。 根据消防规范,所有等候室的门只能从里面锁上,外门只能从外面锁上,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进入。
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独立、安全、可上锁的卫生间等便利设施。 所有在保护区工作的员工,无论是永久员工还是临时员工,都应获得钥匙,以便在值班时进出。
有时,漫长的等待时间会使患者及其家人变得更具攻击性。 因此,医院应制定政策以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医院应该坦白告诉对方要等多久。 如遇紧急情况,还应及时告知预计延误时间和原因。
最后,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急诊科医生医闹家属,尽量避免医护人员受到外界的打扰,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其他人闯入,这种行为如果多次出现,会使患者坐立不安。 不过,在防止中断的同时,也要保证医护人员与外界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