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手术室的观察室里挤满了人。
听说彭成洪教授要做一个超高难度的胰腺癌手术,我院的外科医生和全国各地的见习医生都赶来了。
胰腺癌手术是最困难的外科手术之一。 这是一个被判断为“无法切除”的患者。 彭教授将如何表现?
患者是69岁的龙女士。 她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胰腺癌,也被“判了死刑”。 但是和好如初的儿子千方百计要动手术,他要给手术找最好的医生。 经患者推荐,他们来到了瑞金医院彭成红主任的专家门诊。
胰腺肿瘤环绕肠系膜上动脉超过180°已被指南列为“不可切除”手术。 而龙女士的胰腺恶性肿瘤侵犯了脾动静脉,360°包围了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其难度可想而知。
接受手术的彭成宏(资料图)
彭成洪教授仔细分析了检查资料,认为虽然患者肿瘤浸润复杂,但仍有根治性切除的可能。 作为对化疗后血管包绕有丰富处理经验的医生,他认为这种血管包绕一般不能通过化疗来缓解。 ,先行手术切除也是治疗方法之一。 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手术意愿非常强烈,他毅然回答:“我们要做这个手术!”
“这就像剥掉鸡蛋的外膜,还要确保内膜完好无损。” 彭成洪主任小心翼翼地切除了肿瘤,并剥离了肿瘤侵及的动脉外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根治。 同时,用一层牛心包膜包裹失去外膜的血管,尽量减少术后动脉出血或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可能性。 最终,彭成宏主任带领团队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顺利完成了这场不可思议的手术。
精彩的手术操作赢得了现场观察员的一致好评。 大家在朋友圈纷纷感叹,“主刀彭成宏,手术技术精湛,看得过瘾!”
创造机器人胰腺手术多项世界第一
“我特别想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尽快提高中国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和水平,让患者享受到瑞金医院高水平的手术和优质的服务,”彭成宏说,“我们即将出版一本书《达芬奇机器人胰腺手术》受国际知名出版公司的邀请,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进行标准化。因为我们做了很多,所以在手术的顺序和操作过程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我想重新定义这些操作,把它们精简。对年轻医生来说,标准化和精简可以减少对病人的伤害,但对资深医生来说,应该考虑更多的创新。”
彭成宏还在不断创新。 他目前正在考虑探索一种新的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十二指肠下乳头切除术。 “因为我觉得用机器人有很大的优势,外部窗口小,内部操作准确,这样病人恢复的会更快更好,有点类似于动物的身体和尾巴的部分切除。”胰腺。如果是开腹手术的话,需要做很多手术。手术切口,但是跟机器人辅助手术是一样的,只是机器人手术切口更小,更精细,效果更好。”
瑞金医院是国内最早应用手术机器人的医院。 从2009年开始探索和尝试,11年的时间,彭成洪教授从国内最早的手术机器人使用者和推广者瑞金医院 活体肝移植,发展成为国内胰腺疾病领域机器人手术的领军人物。 一是手术量位居世界前三,瑞金医院胰腺中心的机器人手术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5年6月,彭成宏团队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肝外门静脉肿瘤切除+人工血管植入门静脉重建
在机器人手术领域,彭成洪教授完成了多项“世界第一”: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胆囊癌根治术; ;完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端侧胰胃吻合术”机器人辅助胰中段切除术; 建立“前正中入路”手术路径,首次完成机器人辅助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
目前瑞金医院 活体肝移植,瑞金医院胰腺中心已成为国际先进的机器人胰腺手术培训中心,每年都有来自美国、荷兰、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同行前来学习。 彭教授认为,机器人手术系统一定会应用于更多疾病的手术治疗,手术操作也会更加成熟和规范。
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胰腺手术量大、质量高,2016年,公司授权“机器人胰腺手术国际高级培训中心”在瑞金医院挂牌,瑞金医院胰腺中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机器人胰腺手术培训中心。 近年来,经常有世界各地的专家前来彭承宏教授学习。 台湾同行笑称:“台湾几乎所有做达芬奇胰腺手术的医生都拜访过彭教授。”
彭成洪累计完成达芬奇手术2400余例,其中在外院手术示范100余例。 除了国内各大医院,他还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进行手术演示。
他做的多,经验自然丰富。 彭成宏教授团队制定了多项指南。 他常说,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如果不按套路、不按教科书进行,随意进行超出指南的操作,很可能会犯错误,伤害患者。 但是,资深教授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后,应该会有更多的改变,更多的创新。 “指南是让普通人规范,让专家突破,只有这样,医学才有进步的动力。”
电刀上好像有导航,止血钳上好像有定位器
去年,20岁的江西大三学生小来因为母亲查出肝病,前去体检。 没想到,他竟然查出“肚子里长了个瘤”! 经过多方会诊和就医,没有一家医院敢收治他。 赖某找到了上海瑞金医院的彭成宏教授。 入院CT检查显示,小赖的腹膜后长满了巨大的肿瘤,血管缠绕,堪称肿瘤界的恶魔。
腹膜后位于人体的最深处,本来手术难度很大,但小赖的肿块占据了整个腹膜后间隙,连动静脉之间的间隙都被肿瘤侵蚀了。 还覆盖了所有的大血管,包括最难的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腹腔干、肾动脉和肾静脉等,实属难得。 肿瘤切除过程相当于将腹部主要血管全部解剖,难度极大。
接受手术的彭成宏(资料图)
经过精心准备,彭成宏打开患者腹腔,将肿瘤从下腹腔的腹主动脉、髂血管、输尿管处仔细解剖分离取出。 由于肿瘤像树根一样被覆盖,整个手术过程异常艰难。 特别是胰腺后上腹腔的肿瘤,因肿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行根治性肠系膜上动脉重建。 考虑到患者年轻,彭成宏竭尽全力保全了左肾、胰体尾、脾脏,精心保护好系膜血管弓,避免了结肠切除或造口,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病人的。
经过5个小时神奇而艰巨的手术,彭成宏教授终于将靠近神经和大血管的肿瘤全部切除,实现了血管的“骨骼化”,即将血管从肿瘤中完全剥离出来,将其翻转成骨头。 “干净”,腹部解剖呈现出“教科书”级别的模样,宣告手术成功,没有伤及神经、重要组织器官。 整个肿瘤最大直径40厘米,手术后小赖瘦了15斤。
围观手术的医生感慨道:我感觉彭教授的电刀有导航系统,碰到血管就会自动停止。 这些肿瘤,切除难度大,但对患者有生命危险,必须切除,就像高考最后一道数学大题。 有时看完彭教授的整个操作,我突然恍然大悟:有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这个问题应该做的!
人生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走
彭成宏的父亲是一名部队卫生员,母亲是一名药剂师,但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飞行员。 70年代初,彭成宏加入队伍下乡。 后来,他服从分配到杭州医学院学医。
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真正开始学医后,彭成宏对医学越来越痴迷。 毕业后,彭成宏被分配到浙江省桐庐县某医院,成为该院第一任外科医生。 80年代的基层医院,彭成宏亲手做各种手术,自己做麻醉,成为一名“全科”外科医生。
“当时我拿到了一台显微镜,是国产的手术显微镜,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做显微手术的,每天去食堂都带着一只电猫,两边插一根电线墙角,高出地面5cm,接上高压电,放在食堂库房里,老鼠爬过去就晕过去了,我捉住老鼠,关进笼子里,以至于晚上就开始给小鼠做动脉吻合术,做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再接触显微吻合术,觉得练这个技能没什么用。 彭成宏开玩笑说,“1996年,我在美国匹兹堡肝移植中心做访问学者,我们实验室有两个中国人。当时别人做的实验鼠大300g,但能做20g小鼠。他们是美国仅有的两个可以做小鼠肝移植的医生。当时他们在完成小鼠移植工作后,还让我练习操作,给了我很多机会,教会了我一个很多,我很佩服他们。小老鼠的血管天生就小,我练了很久,但是那个时候显微镜下的温柔是没有用的。直到2003年,我做了第一例劈开式肝移植,肝动脉很小,传统的眼镜不适合,等我终于拿起显微镜的时候,我才真正开始显微手术,也就是我这么多年积累的东西,间隔工作多年,终于申请了食堂抓老鼠在临床做血管吻合术的基本功。 所以,小时候的积累是有用的。 年轻的时候,不要觉得工作上这个没用,那个没用。 其实就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总有一天我会用的很开心。”
成长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没有浪费。 一双在简单条件下练就的灵巧手,让彭成宏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迅速展现了自己的优势。 几年后考入浙江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国际知名专家彭舒迈。 事实上,他的临床经验已经可以成为同学们的老师。
中国首例分裂式肝移植术后随访
2002年,彭承宏与时任瑞金医院院长、普外科主任的李宏伟教授合作,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劈开式肝移植手术。 一个总重1080克的供肝被小心地分成两块,分成两块。 建立了两个独立的动静脉和胆道系统并将其移植到两名患者体内。 两项手术“齐头并进”:将49岁患者的病肝全部切除,并以850克重的右半侧供肝作为“替代品”; 这位22岁的患者患有肝脏代谢性疾病,移植团队进行了原位辅助肝移植。 移植时,医生只切除了她的左半肝,然后换上了230克重的左半肝。 两次手术,从劈开、修复,到“安装”在患者肝脏上,两次手术历时13个小时,“一肝两用”,挽救了两名患者。
2004年,彭成洪、李宏伟教授及其团队完成了亚洲首例腹腔多器官集群联合移植,将新的肝、胰、脾、胃、十二指肠“植入”到38岁的老女病人。 、小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等7个器官,填补了国内移植手术的空白。
彭成宏因精湛的手术技术,被全国外科同仁誉为“武林宗师”。 即使是在最难的地方,他也常常能想办法完成操作。
“学医是很辛苦的,但是做一个好医生,救死扶伤,为百姓和百姓解疾苦,为民所急。这样的职业是非常崇高和受人尊敬的。”职业。” 彭成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