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医生可不是小事一桩,你清楚怎么向医生详细说明你的症状吗?由于不少病人不知如何恰当表述,这往往影响了就医的速度。这一点,我们确实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到医院的准备
去医院的时候,若身上有相关物品,记得带上。医院里病人多,细菌也不少。要明白,某些疾病是会自己好转的,不必过分担心。比如感冒,有时候靠自己的免疫力就能逐渐恢复。而且,描述疾病时长时,要使用恰当的时间单位。慢性病要说明是几年或几个月,急性病要具体到小时或天,这样医生才能更好地判断病情的严重性。
比如,若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感到胸口不适,可以描述为“运动后胸部不适已有5年之久”;若出现排尿不畅的情况,可以表述为“排尿不畅已持续3天”,医生据此可以迅速了解病情发生的时间范围。
过往用药情况
若在使用某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务必详细记录。例如,有患者服用了抗生素后引发严重过敏,因未重视,后来再次就诊时不幸使用了类似药物,险些导致生命危险。就诊时,应向医生询问是否为药物过敏,一旦确诊为过敏,请医生将过敏药物名称标注在病历封面,以便日后就医时避免误用。
检查结果和病历保存
每次看完病后,需将检查结果和病历资料妥善保管。由于部分检查单的打印纸张质量不佳,尤其是热敏打印的,时间一长容易褪色。有些患者之前保存的重要检查单,过段时间后字迹模糊,医生在复诊时难以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只得再次进行检查。因此,最好将检查单复印一份留存,以备不时之需。
候诊中的误解
许多人疑惑,为何有人在候诊时不出示挂号条就直奔诊室。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检查,正在等待查看结果。医生看病是有一定程序的,初诊后安排检查,病人当天完成检查后回来,医生会审阅结果。需要明白的是,每位病人与医生交流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不仅仅局限于诊室内的8分钟,检查后回来查看结果的时间也包含在内。在候诊时,不应随意叫人出来,因为对方可能正急需向医生展示检查结果。
区分事实和判断
描述病情给医生听时,要分清哪些是实际情况,哪些是个人猜测。这确实挺难分辨的,很多人常搞混。实际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嗓子不适”“眼睛发红”;而个人猜测则带有主观成分,比如“感觉上火了”“可能是眼睛发炎了”。如果不是特殊门诊,最好只说实际情况,这样医生才能更准确地判断。
疾病分类与注意事项
疾病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特性,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阻断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有效遏制其流行。非传染性疾病则存在于人体的组织或器官中,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较高,需要分别对待,进行预防、保健和治疗。比如类癌这种疾病,治疗起来相对容易,切除后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较低。
看过这些信息后,大家是否觉得在就医时更有信心了?在就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情况?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