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医疗转型的道路上,2015年收效甚微。 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讯》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现代门诊管理体制。 随后,不久前召开的中心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医疗领域配套改革。 不过,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调研员姚景元看来,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专家号“No.1难求”
刚刚立夏的南京城夜晚的暖意,比往年暖和了几分。 与当天中午7点多相比,上海多家三甲诊所的挂号处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人头攒动。
走进上海同仁门诊,还没到挂号处,不少“号贩子”就涌向记者,询问挂号科室、是否需要专家号等问题。当记者表示,他想自己领号,号贩子说如果要排队拿专家号,就得从前三晚开始排队,要不然两周后才能拿号。 走到挂号处四处张望,记者发现很多排队挂号的患者都准备了自己的小桌子,为了第二天的挂号,前三天甚至睡在楼道里。
“挂号7天,看耳科要1000多元。” 在上海同仁门诊耳科外等候的石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因为发病突然,网络平台近日来早已无法挂号专家号,而114电话挂号也表示近期不会转号。 史先生只能下午来门诊尝试排队,看能否当场挂号。 ,终于被告知当天的专家号早就没有了,无奈之下只好多花800元从黄牛那里买票。 “为什么患者挂号时没有号码,而‘黄牛’手里却有号码?” 史先生的苦恼也不例外。 据记者了解,大多数突发疾病前来就诊挂号的患者,除了多选,别无选择。 交一笔钱就可以订购黄牛手中的专家号。
记者随后走访了上海协和诊所、北京东直门诊所等多家三级诊所。
为什么黄牛拥有如此多的专家号资源,而患者却“一号难求”?
据调查,“黄牛”获取“专家号”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先与患者预约,并与患者取得联系,然后拿着患者的就诊卡自行前往就诊或雇人通宵排队“占坑”挂号; 二是直接拿着病人的病历和医疗卡就医,声称病人是亲属,要求减号; 三是24小时通过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占用号码来源。 一旦找到买家,通过电话或在线取消号码,然后立即使用买家信息重新预约。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市卫计委表示,在严格控制专家名额分配,避免“号贩子”钻空子的同时,还要逐步建立大诊所与小诊所之间的预约转接通道。门诊,建立大门诊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 缓解“大诊所难找,小诊所少”现象的机制。
结构注册困难
据了解,2011年上海整合了66家五级门诊的预约平台,患者可通过网站或拨打114进行预约挂号。记者通过114平台挂号咨询鼓楼校区运动损伤科上海安贞诊所。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月5日所有专家号都被预订满了,记者只能建议记者第二天一早去门诊试一下。 试试你的运气。 随即,记者通过网上挂号平台预约了其他三级门诊的热门科室。 网页上显示,最近预约的普通账号都被订满了,更别说专家账号了。
记者拨打12320进行挂号咨询。 客服人员表示,目前上海指定挂号平台只有114,上海统一预约挂号平台。 当记者询问该平台每晚发布多少个号码时,客服人员解释说,具体的专家号码是诊所收集的,他们也不清楚。
上海作为优秀医疗资源的聚集地之一,吸引了大批外省患者前来就医。 尽管线上平台提供了3天到91天不等的预约挂号时间,但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依然“供不应求”。
然而,前三大诊所的每个科室都人满为患吗? 据广州市卫计委统计,杭州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提供的号源整体预约率不到30%,这意味着近70%的号源没有被预约到。预留,大部分是普通号和一些学院号。 满账的情况只出现在名门诊名科的“专家号”上,真正的“挂号难”体现在“结构性挂号难”上。 对此,上海市卫计委表示,由于优质医疗资源或“专家数量”有限,分级诊疗模式不健全,知名专家无法满足患者需求。 问题。
为此,解决优质资源总量有限的“看病难”问题,需要从其他方面动脑筋。
如何让好医生在基层“成长”?
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看病难的问题虽然没有得到缓解,但至今仍未通过药物治愈。 突破“大诊所难找、小诊所少”的资源浪费,推进分级诊疗尤为重要。 .
上海大学中国卫生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对此表示赞同。 他认为,要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要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引导常见病向下、疑难病向上拉; 同时,推进社会办医院,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然而,分级诊疗“自上而下”的问题真的好解决吗?
据记者走访了解,大部分患者仍对就近就近的当地社区诊所就医抱有敌意。 他们大多认为社区医生的救助水平和社区诊所的医疗条件与大诊所相比相对落后。 怕在社区诊所得不到有效帮助,还得去大诊所重新挂号,浪费时间。”同样在同仁排队挂号的刘先生门诊如实告诉记者。
推广以家庭医生为主的分级诊疗是国际通行的模式,但社区诊所的诊疗质量一直被患者指责拖慢了家庭医生的推广。 据悉北京同仁医院挂号费用,上海曾表示将在2012年底普及“家庭医生式服务”,但目前这一目标尚未实现。
基层医务人员供过于求,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匮乏,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持怀疑态度的首要原因。 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统计,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3200人。 根据2012年末常住人口和编制标准测算,共需要社区卫生人员510人,缺口190人。 大诊所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工资待遇都明显好于基层医疗单位。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五级诊所医生平均年薪约18亿元,而社区医生仅为7亿元。 巨大的收入差距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 激励。
让患者留在基层,社区诊所能“关爱”的根本在于让好医生在基层“成长”。 重庆财经大学卫生新政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余伟院长表示,留住基层医生,不是涨工资那么简单。 还必须考虑个人对未来、社会地位和职业稳定性的期望。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建议,基层小诊所和大诊所要建立多点执业、对口增援等人才培养合作帮扶机制。 .,让大诊所的优质资源流向基层。
建医联体打破分诊困境
近日,上海市卫计委透露,未来3年,卫计部门将协同相关委办局,建立分级诊疗新政策体系。 看病难。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新政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分级诊疗的基本原则是“先到基层,先到基层,双向转运、急慢分离、上下联动。” .
取消基层首诊和单程转诊,也是缓解大诊所资源短缺、小诊所收治无病患者的重要环节。 毛群安强调,大型门诊,如五级全科门诊,可以将放疗后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的患者转移到基层门诊。 通过明确各级门诊的功能定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医疗水平。 有效利用资源。
基层诊所将在承接单程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为破解分级诊疗困局,广州、上海等地正在探索医联体等多种形式。 医联体由大诊所和小诊所组成,通常以一个五级诊所或区域医疗中心(区、县诊所)为核心诊所牵头,联合区域内多个二级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区。 在上海朝阳诊所执行主任陈勇看来,医联体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传授带教,将大诊所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基层。 通过大诊所专家走访小诊所等方式培养基层医务人员,使他们逐渐变强。 据相关人士透露,截至2015年11月,上海已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38个,其中核心门诊38个,合作医疗机构382个,到2016年底将建成50个医疗联合体。
此外,分级诊疗目前面临与新社保政策衔接的问题。 毛群安强调,机构间转账无需额外缴纳费用,这是有新社保政策支持的。 不同级别的诊所首诊社保报销比例不同。 通过经济杠杆和灵活措施,引导患者自愿到基层就医。 患者可以理性选择去哪家诊所就医,最大限度方便患者。 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感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便利和用处。
“当前,各地正按照国务院分级诊疗制度顶层设计,通过多部门协调,配套新政策,共同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终形成配套的分级诊疗体系。” 毛群安说道。
编辑后:
记者走访上海几家排名前三的诊所并随机采访患者后发现,挂号难点依然集中在知名诊所的名牌科室。 结构性配准难是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结构性挂号难问题,仍需从基层诊所人力物力开发入手。 通过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问题。
同时,进一步建立基本医疗制度。 这除了减轻大型诊所的就医压力外,也是促进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还需要加强新政策的实施。 在推进医改的同时北京同仁医院挂号费用,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基层医生激励机制,让患者留在基层,让好医生在基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