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方向 颈内科
专业擅长
口腔、鼻腔、头胸部病变的眼科诊治; 各种口腔、鼻腔、头胸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尤其是颌骨的功能重建
个人资料
口鼻颈病变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科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医科大学),在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工作。 从医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 他是部门的优秀骨干。 1990年代末与张芝芝教授、张晨平院长合作完成22小时“三瓣放疗”(全舌-全喉-全下颌联合治疗+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腓骨肌)瓣喉重建与修复)创造了该学科抢救性放疗的最高难度,奠定了该学科的国际地位。 常年从事口腔、鼻腔、颈部病变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治疗过数万名患者,完成6000余例疑难小规模放射治疗病例。 每年培养国外硕士、博士生、高级医师、住院医师十余名,20多年来为全省各地培养了近千名部级临床骨干。 主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颌、眼恶性脑肿瘤综合序列治疗概述》、《下颌骨癌的治疗——保守性眼科与功能重建》等课程。 精湛的临床技术,以重建口腔癌治疗后缺损的形态和功能为目标,精湛的显微内科手术方法,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处于国外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全舌、全喉切除术、颈动脉重建、颅底医学三个重点学科对突破性项目做出了全面贡献; 他们在颅底和颈部病变术后小复合(穿孔)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显着提高了晚期恶性脑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得到业内同行的充分肯定。
参与组织了多项新的临床手术,创新和改进了放射治疗技术,探索和开发了功能修复和重建项目。 擅长下颌骨术后缺损的功能性修复重建,专注于髂肌瓣+同步繁殖、髂肌瓣上颌骨重建、髂肌-内斜肌及双岛状皮瓣修复下颌复合缺损及腓骨修复右下颌骨缺损有肌瓣; 注重持续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数字化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功能性下颌骨修复重建,更加准确、省时。 同时在国外率先开展了“下颌小囊性肿瘤开窗术”保留功能内科技术,使原本需要截骨的患者既保留了下颌骨,又保留了咬合功能。 经过10多年的推广,已成为国外同类公认的疾病外科手术方式,并编入教材和临床指南。 2016年首创“超声刀辅助下精囊及颌下腺病变眼科保功能放疗”,完成美容小切口下乳腺癌切除及神经、腺体组织及骨膜全功能保留,让患者获得事半功倍。 该技术已获得国内外出版物的认可。 主持和参与重点研究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银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项目8项。 ;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1篇); 参与主编专着8部,与张芝芝教授合作出版本学科第一部《口腔鼻腔病变放射治疗彩色图谱》。 从医多年以来,高度重视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多次出席“国际口腔、鼻与眼科会议”、“美国口腔、鼻与眼科盛会”等国内外重要会议, “全国口鼻医学会议”,并在会议上作重要发言。 指出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以患者利益为工作核心,提倡在癌症治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外貌和功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让患者获得最完整的功能和生活质量。